魏庄

《魏庄》

第三十六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umixs.info

这一年成千上万的知青大规模返城:顶替(父母退休子女顶)、病退、特困、等等,只要有个理由都可以回城,云南军垦一些农场知青太多,公章要近两百天才能盖完,干脆把公章用麻绳系好吊在窗口,来者自盖。

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知青大返城的日子里,我那个小县城的火车站天天人山人海,我和已招工的知青天天去送返城的知青,替他们买车票,为他们托运行李,那时候没有熟人运行李和买车票不知要等多长时间。

全国有知青的那些山乡、农场、军垦、以及边疆仿佛一夜之间人去楼空,看到火车站一批又一批欢天喜地回家的知青,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难过,如果明伊和尚文定还活着,也一定由我买火车票,由我送上车,也一定像大嘴青蛙和白文静那样身子探出窗口,久久地向我挥手告别(来时他们在车窗向我父母挥手告别),而他们还留在魏庄。

火车站渐渐冷清下来,我到这个小城已第四个冬天了,我还没回过上海,两年学徒期没有探亲假,第三个冬天和大徐家的人在灵县过的春节,今年我可以回家过年,同时把明伊和尚文定的骨灰盒带回上海,因为我害怕春节前那段寒冬腊月,怕它的冰天雪地,怕它肆虐一切的凛冽北风,所以在它来临前,我挑了一个日子,背上我来时的那个马桶包,踏上了去魏庄的路。

次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手印,翻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第一页,同月云南知青上访。

他对上山下乡运动评价的“三个不满意”在知青中广为流传,他不无幽默地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知青们又给他添了一个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

长达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就此结束了,知青成了历史。

1979年,这是一个美好的羊年,把儿女们送出去的城市,纷纷向困境中的知青伸出温暖的手。

“是啊!大爷您好啊!”

“好、好、好,来看大蛮子女蛮啦!”

“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初冬的一个早晨,天气很好,也很温暖,天空辽阔,太阳明亮,对一个冬天来说,它是最好的日子。

出了县汽车站,我没去化肥厂,直接走上了去魏庄的路,那是一条老路,它不穿过村庄,四十多里小路一直在田野里穿行,当中午的太阳还在温暖地照耀这片土地时,我已远远看到了蓝天下的魏庄,河堤上高高的洋槐林,已失去夏日的枝繁叶茂和爽朗的风声,只留下嶙峋的骨枝,在风中微微倾斜,中午的炊烟袅袅升起,在天空抹上一缕青色,我仿佛听到了明伊的声音:“快回来吃饭吧。”

过了沱河,进了庄,静悄悄的。

我刚到门口,又碰到了喂牛的,他挎着刚洗净的料草,从沟那边过来。

“哟,是小蛮子呐,回来啦!”他喜叫道。

第三十六章 (第1/3页)

韩国民回来后,我告诉了他,他噙着泪沉默了良久。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77年7月中旬,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的职务。

10月恢复高考,我想起了明伊和尚文定。

阅读魏庄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