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0之大学时代

《重回1990之大学时代》

第五章 如何装逼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李默选择了《科学文艺》发表小说,具备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再投稿主流报纸。

前世李默看过国内学者写的《第三浪》,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中国人民站在第三次浪潮的浪头上。李默毫不客气地剽窃了这本书的书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尔温.托夫勒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变化,认为“第三次浪潮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

然而,改革开放的中国迅速崛起。2008年10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洛杉矶采访了托夫勒,老人说:“中国的变化太惊人了。我仍旧相信未来中国会超越发达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理解第三次浪潮的含义,这表示中国在智力上已经准备好了。中国懂得第三浪潮和第二浪潮的区别,而且明白向知识经济转型是多么重要。”

中国的科幻小说起源于1902年。“普及科学知识”成为将近90年中国科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值。这种“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些因素所强化。可以说,从1902起到1979止,中国科幻创作一直处于某种“功利主义”的时代。过分夸大了“科普功能”。

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

90年代初《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唯一的期刊,编辑部位于SC省CD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推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

第五章 如何装逼 (第2/3页)

理解,到前世1995年时,李默看这书还跟傻瓜一样,但不可否认,这本书影响了李默成为中原一个中等城市的第一批网民、第一批接触网页、第一批拥有QQ。

李默在第二天吃完晚饭就去了图书馆。在社科类藏书中,找到了三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次浪潮》。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个人计算机数量已经达到30万台以上,正在迅速向全社会普及。阿尔温.托夫勒书中这样写道:“从这个州到那个州,在私人家庭的客厅、厨房、卧室,到处都有这种计算机在嗡嗡作响。”而互联网,也已现出雏形,其前身即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的“阿帕网”,已经联接上了200余台计算机主机。

但现在个人电脑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还是闻所未闻。

阅读重回1990之大学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