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风云志

《九鼎风云志》

第二卷 相见欢 第一百二十章 人生在世何为道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刘子骏又道:“后来我精研经学,发现天禄阁有好多秘藏古本,与今文有异,比如《尚书》比今文多出十六篇,《逸礼》篇幅是《礼》的两倍,等等发现,不一而足,明显是古文经学更近圣人之道。因此我与先父披阅十载,探耽究旧,不独将古文经学校刊成册,还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今日所谓六艺之学,在我《七略》面前,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杨熙大惊,没想到这刘子骏在天禄阁中蛰伏十年,竟然还干出如此惊人的艺业。他也算是个儒生,深知道所谓总校群书、校刊古文的重要意义。

他这是要将今文经学奠定的整个文脉体系颠覆殆尽啊!

如果说只是推行古文经学,那只不过是多学《左传》等几部经书而已,但若是以那《七略》为纲,将其中书籍推行至太学,那么学子所学便不再限于六艺,不再限于现行的师法和家法,必会形成新的源流文脉。

短时间的动荡在所难免,但长此以往,天下教化之功必然蔚为大观!

刘子骏见杨熙默然无语,便继续说道:“我在天禄阁整理密档,看多了帝王家事、朝堂风云的隐秘记录,逐渐明白了这天下间的道理!不管表面上是多么的冠冕堂皇,最终不过‘弱肉强食’四个字!若是不能拥有权力地位,任你有再好的政论主张,也没法得到认可!”

“所以大人便要不择手段,先获得权势地位,然后再推行自己的政论主张?”杨熙忍不住嘲讽道,“我倒要请教,刘大人有什么政论主张能让大汉兴盛?”

刘子骏冷哼一声,道:“我早年志在四疆,力主勘测边境,绘制地图,远交近攻,以除匈奴大患,然后徐徐图远。但是先帝却以不宜擅开兵戈为由,并未采纳我的意见,连重新绘制山河社稷图之事都未应允,所以数年之间,只是按照上古流传的《荒经》《海经》,编纂《山海经》一部,徒为世人所笑。”

杨熙恍然大悟,他知道《山海经》是刘子骏所编。《山海经》虽然名为“山海”,但其中多是神话传说,对地理异志的描写夹杂怪力乱神,与真实的舆图相去甚远。

想不到这本被世人讽作“蒙童妄语”的奇书,竟是这般来历!

刘子骏眼神幽深,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怪不得大儒们都要打压刘子骏,怪不得先皇明知刘子骏才学,却也将其搁置不用。因为此人确有翻天覆地之才,也确实要行那翻天覆地之事!

只听刘子骏继续说道:“还有,我在天禄阁中闲来无事,推断历法,发现了太初历中有许多错漏之处,便增补调校,作了一部《三统历》。若是新历推行,必然有益万民。但我进谏数次,天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勉强同意将新历颁行天下。若我还是个校书郎,天子会采纳我的谏议,推行新历吗?”

杨熙心中愈发震惊,这刘子骏竟然闲来无事之间,便能推算编纂一部历法,其才学果然是匪夷所思。

怪不得他能够如先生一般,从《星野分舆图》中推断出禹鼎的所在,原来他本就是星历方面的大行家!

以前自己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啊!

第二卷 相见欢 第一百二十章 人生在世何为道 (第2/3页)

盛效力!但是朝堂之上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非黑即白,有能者上,而是被不同的势力把持,内官外戚,簪缨世族,都想在这朝堂之上捞些好处。你应该知道我年轻之时干过何事,后来又得了何种下场。”

杨熙自然知道。先生曾经对他说过,刘子骏此人年轻之时曾在太学学习,才学高绝,卓尔不群。他不仅对儒教经典研习精深,更是古文经学的提倡者和推动者,果真是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正因为他锋芒太露,兼之热心推行古文经学入太学教习,导致遭到大儒们的排挤,先皇想要拔擢他为侍中,竟然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对。

当年反对得最激烈的,便是大将军王凤,也就是太皇太后的弟弟,皇帝最为宠信的臣子。所以毫无意外地,他的拔擢议案被无限期搁置,宦途一蹶不振,还是靠着继承父亲的职缺,才领任一个天禄阁秘书,成了一名闲臣。

阅读九鼎风云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