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弟

《大明皇弟》

第一百三十四章有些东西不能丢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umixs.info

台下学生齐声回答:”孔子!”

老师继续问:”孔子在左传·定公十年里说到?……”

学生齐声回答:”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老师问:”华夏文明在于兹。华指的就是我们美丽的汉服,夏说的就是我们盛大的礼仪。汉服不是汉朝的服装,是汉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服装,其袖口宽大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儒家提倡的“以农为本“,依然是符合目前大明本土实际资源情况的重农思想。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说大明地大物博,但在大明帝国本土真正适合耕作的土地并不是很多。大明虽然在开发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但并不意味着本土就能够安枕无忧。俗话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不管什么时候,”以农为本”必须摆在执政者的首位。

同时,皇帝朱载康认为儒家思想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他认为,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更加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拒绝暴政,直谏犯上。这是我们华夏民族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儒家思想早熟,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参考约束。与会的新学学者指出了儒家思想许多缺失,也有很多消极方面的问题,譬如:唯我独尊,不重视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太强烈的政治目的,过分强调和倾向于参政。

儒家思想不重视逻辑也是它最大的缺陷。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的规律的理论没萌芽。这些年,受大明的影响,欧洲自身的科技水平发展的很快,诞生了一大批有名的学者。由此可以看出,在儒家思想的束缚下,大明的读书人不如欧洲人那么追根问底,以至产生理论和学说。

总理胡宗宪或许是因为海瑞抓了他的儿子让出丑,因此他在会上他意有所指的批评儒家思想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人的个性,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他还特别指出,从海瑞离婚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愚孝的危害,胡宗宪的这番发言,把与会的海瑞弄得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

洪宪九年秋季开学,九月十日全国各地各级学枚在各地提学官的监督下,统一在这一天都举行了礼部最新核定的祭孔仪式,全国有两千多万学子参加仪式,这是史无前例的超级祭祀活动。

既是活动都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身着传统汉服肃立在广场上。此时,广播里传来”大哉孔子”音乐。主祭者正在主持全体师生互动。台上督导教师向全体学生发问:”同学们,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被称作?……”

学生们齐声答道:”华夏民族!”

老师再问:”华夏这两个词最早是谁先提出的呢?……”

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奢侈之风开始慢慢有了市场。与此同时,商人极度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在大明帝国有了一定的市场,尤其是一部分官员丧失了理想,对于摄取利益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用一句话说就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众人都醉他独醒!海瑞的这份上疏的确来得非常及时。皇帝朱载康非常重视这份奏疏,多次平台召见海瑞,听取他的意见。这种旗帜鲜明的态度,立马引起了胡宗宪及其内阁的重视。于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立刻成为了大明朝廷的新课题。

从洪宪九年五月开始,皇帝朱载康、总理胡宗宪多次召集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在国子监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主要是讨论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与会者一致认为,儒家思想即使如今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后的大明也有很多积极方面的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很丰富。其次,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中东等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

还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家思想上更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思想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

朱载康最后强调:”朕以为:今后大明应该继续以儒家思想或儒家伦理作为我大明的文化基石,咱们华夏文明的文化基石就是儒家思想或儒家伦理,这个大明永远不能丢。它对我们的农业、工业和现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夏特色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将继续培育生发出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魅力链。”

最后,皇帝朱载康认为大明应该坚持七大价值理念: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价值理念;正心修身,追慕圣贤的做人价值理念;慎终追远,家国同构的政治价值理念;以和为贵,谐和相处的社会价值理念;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天人价值理念;见利思义、义利并举的生存价值理念。

实事求是的讲,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首先是大明帝国本身需要。从历史上看,儒家文化对于弥补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所造成的种种弊端、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儒家文化是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价值。特别是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既可以成为我们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同样可以为构建大明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大明的和谐社会课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构建大明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借鉴价值。

洪宪九年(1563)九月,海瑞进京三个月后,国子监正式成立了国学院,设立国学博士,朝廷重新把儒学放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重新修订了国学课程。与此同时,考试院也宣布将国学在各级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来朝廷选材在助阵能力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官员的品德。

不过胡宗宪也没有说错:儒家思想中的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伦理观念,等级制度置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再有,儒家思想过去不重视科学技术,把一些科学成就说成“淫计小巧“。

经过两个多月热烈的讨论,大明帝国的学术界还是达成了共识,很客观的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意见。大家也统一了思想。所有的与会者一致认为,重视儒家思想对于治理如此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有现实意义。七月底的大朝会上,皇帝朱载康做了总结说:

儒家思想的两部分圣人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政治论,即“内圣“和“外王“,都对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即使是大明帝国当下,我们也无法走出它的圈子多远。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如实客观的正视这个问题。

朱载康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在我们现代的教育中,儒家的教育方法还是很有用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等等。再有在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上,道德,仁义,儒家的思想会是对贪官们的谴责依据吧?再者,我们所讲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勤奋精神,那个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是儒家文化传统的精华呢?……”

”……文化与经济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大明帝国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做为世界文化的主导,儒家文化对世界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对儒家文化有效的运用,对大明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第一百三十四章有些东西不能丢 (第1/3页)

“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它是我们华夏民族精神信仰的源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摘自《明史·齐王本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

阅读大明皇弟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