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之挥洒风采

《大辽之挥洒风采》

帝都的重要选择,耶律隆续的算计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umixs.info

帝都的重要选择,耶律隆续的算计 (第1/3页)

从澶州进攻长安洛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耶律隆续要考虑瞒得住自己的手下,这次自己召集的大军也有二十万,长安洛阳的兵力配备才五万人马,为什么会那么少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里虽然是宋朝的西都,但准确来讲也只是陪都,同样的洛阳残破为何不考虑进攻洛阳,无论宋朝是否定都洛阳,都无法守住北方领土。先说定都洛阳的问题,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就在宋太祖西巡洛阳期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的大事:太祖提议要迁都洛阳。这件事自然触动了那些在开封拥有巨大资产并且在开封安享富贵已久的诸多大臣的激烈反对,尤其是赵广义,任开封府尹多年,在那里的势力早已盘根错节。从地形来看,洛阳坐拥山川之险,“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而开封地处黄河南岸的平原之上,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如果仅从这种自然条件上比较,洛阳和开封作为国都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后又改称汴州。隋朝开通的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这里成为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到唐朝中后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经济中心移至南方地区,汴梁则成为南粮北运的必经之地。五代时期,汴梁先后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国之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周世宗柴荣时,汴梁已经拥有三重城墙,城高池深,城内建筑规整,道路宽阔,商业繁荣,已颇具帝都风范。再经过赵宋王朝十几年经营,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荆湖之运漕”,而朝中群臣俱在此安居多年,此时提出迁都,确实有动摇国家根本的感觉。何况此时的洛阳(包括长安)由于自唐朝后期开始的连年战乱,城市破坏严重,经济凋弊不堪,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作为国都的条件。而事实上,长安自唐后、洛阳自后晋石敬瑭迁都开封,都再也没有成为过任何王朝的国都。最后宋太祖听从了赵光义:“在德不在险”的建议而放弃了迁都洛阳的打算,但太祖也发出了:“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的感叹。但真的如太祖所愿迁都洛阳的话,就能守住北方领土而不致发生金兵南侵的事件马?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其一:自然环境和地利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最主要的条件。宋以前的朝代有定都长安的,也有的定都洛阳,但最终都改变不了王朝更替的命运,就能明显的说明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大辽之挥洒风采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