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23章 大街上的说书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m.umixs.info

一行人进了毫州城。大家首先感到的是,战乱对这座毫州古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街上并不热闹,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清。许多商铺都关了门,行人稀稀落落。偶尔可以碰着小吃摊贩。

一行人来到街道中心的广场,要是和平时期,这里一定是非常的繁华热闹,但是眼下冷清了许多。除了一些平日游手好闲的无赖和瘪三之类,大多数人都是匆匆走过。大街上稀稀落落散布着几处由江湖客聚集起来的人群:有卖艺的,有算命看相的,有说书的,下棋的,拉琴的,剃头的,成群结队的叫花子,卖狗皮膏药的,耍枪棒的,耍猴的,剪指甲磨菜刀的等等。

凤娇忽然提出一个问题:“昌龄哥,什么叫‘三教九流’”

“这个问题你问问田师爷,他比我懂。”王昌龄说。

“对,田师爷给我们说说什么是‘三教九流’”戴二毛等三个学生一齐要求。

“昌龄哥,起来干嘛?”凤娇问。

“睡不着,起来看看窗外。不要管我,好好睡觉。”

“我也睡不着,也想起来走走。”凤娇也起床走到昌龄哥身边。

此时闾丘晓在跟三姨太戏弄一番之后也睡不着,白天军事会议上的情景浮上脑海:这王昌龄果然有些手段,没来几天,就得到这么多人捧场。很明显的是,这王昌龄跟我闾丘晓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怎么办呢?像王昌龄这样的人在身边,将来许多问题都是比较棘手。此人嘴巴犀利,敢说敢为,而且知识渊博,加上很响的诗名,很容易收买人心。不好办呀,有点伤脑筋……

吃了早点,王昌龄带着凤娇和侍女紫衣,叫上周参军田师爷等八人走出营房,今天他要跟大家去毫州城内放松放松。

“好吧,老夫别的不懂多少,但是对这‘三教九流’还比较清楚,因为平日经常可以看到。三教说起来简单,就是佛道儒三教。像我们读书人,不管你当官不当官,都属于孔夫子的儒家。和尚属于佛教,道士属于道教。说到九流,就比较复杂了。”田师爷停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3章 大街上的说书人 (第1/3页)

军营的深夜并不寂静,各种莫名其妙的声音不时传入王昌龄的耳朵。王昌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军事会议的现场总是萦绕在脑际,尽管王昌龄多次力求摆脱思维的困扰,但总是一次次失败。几位年轻将军在会上的发言和流露的态度,闾丘晓身边几位官员的发言和阴阳怪气的态度,最后是闾丘晓的总结性发言。

“似是而非”,王昌龄反反复复琢磨着这个词。王昌龄佩服古人创造词语的语言天才,居然把许多复杂的意思用一个简单明了的词语表达得准确而明晰。人类的三寸不烂之舌太灵活,居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把个人的龌龊私欲说得冠冕堂皇,振振有词。在人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活动下,黑白可以任意颠倒,是非可以任意混淆。在贪生怕死的军人嘴里,“谨慎行事,坐观其变”这一军事术语成为了他们贪生怕死见死不救的冠冕堂皇的托辞,甚至“爱护士兵,珍惜士兵生命”也成为他们贪生怕死的借口。

王昌龄忽然想起宋参军的话:“河南节度使张镐已经传令闾大帅带军队增援宋州。眼下大帅是否出兵还处在犹豫之中。”

“为什么闾丘晓对河南节度使张镐的命令只字不提呢?”王昌龄想。王昌龄又想起闾丘晓的将军号:使持节都督毫州、宋州、濮州、徐州、宿州、濠州、寿州、蕲州诸军事大元帅。王昌龄的担心强烈起来,这样的人掌握着如此重大的兵权,这河南战局……王昌龄趟不住了,身子一挺坐了起来,下床走向窗户边。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完美小说网(www.umixs.in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